专业级教练 | 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徒到专业

2021-04-23
史占彪

围绕《专业级教练》一书,史老师正带领学员们进行读书打卡、成长小组、分享交流、任务游戏等一系列知行合一的读书活动。

图片

学习,有方向


国际教练联合会丽莎·韦恩老师编写的《专业级教练》这本书,是我读过所有教练书籍近20本中,最为精致、最为生动、最为详尽、最为规范的一本经典教材,确实体现了教练学的国际化水平。当我尝试把后现代心理学、人性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教练技术结合起来,倡导心理教练模式与应用的过程中,一直苦于对教练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教练的描述不尽如人意,因而难于释怀!当我翻到这本书以后,不禁拍案而起:有了这本经典教材,“心理教练”这事成了!


这是一本经验分享的书。

这是一本由心及理的书。

这是一本由浅入深的书。

这是一本道术并举的书。

这是一本内容详尽的书。

这是一本实战指南的书。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探索人性光辉,走向智慧的彼岸!


640.jpg


前进,有良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读书活动中,史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领读内容,为学员们指点迷津,带领大家有的放矢。


图片

史老师划重点(一)


标准化、核心能力与灵活、自由及放松

这本书的背景介绍中,一方面突出了教学评估所强调的47项核心教练能力,这是最吸引我们读者的地方,也是ICF得以成名和发挥影响的重要方面。

然而,我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多次看到职业成长与自我发现的兼顾,引导教练在达成指标的同时,看重对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尽量做到放松、自在、灵活、动态、无痕迹,展示教练过程中的创造力和真实才能,做到推动客户实现转变和突破。

也就是我们践行心理教练过程中所一直强调的,由心及理。教练是一门实践科学、智慧科学,不是为了指标而指标,而是强调在教练过程中用心用情地与客户在一起,恰当用力。一旦真正做到了为客户着想,保持觉察与反思,推动客户有了真正的转变自然也就验证达成了一系列指标和要求。

这就对教练学习者提出了要求:既要遵循指标,还要学会放下指标;重视指标,又不能刻板地唯指标论。对于核心教练能力要拿得起、放得下,运用自如,灵活自在。

中国传统文化所关注的自然而然、感然遂通、豁然开朗、灵光一现、水到渠成等等描述,无不提示:教练对话必须是一项基于实践出真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智慧的、创造性的活动!既要用身、用心,更需要用灵、如有神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练过程要保持艺术性、灵活性、策略性,达成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天然的自由自在之状态!


图片

史老师划重点(二)


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练

专业级教练一书中提到:“你应该自由选择一种真实、自然的教练方式,以核心教练能力作为你的教练根基,同时将你作为教练的独特本质带到教练会谈中”。看来教练可以按照自己本来面目做教练,呈现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教练方式,真实、自然地做最好自己。只是,您毕竟在做教练,还是需要借助核心教练能力去完善自己的基本素养。

同时,书上还提到:“一些最好的教练干预对话,会同时达到多个评估指标”,也就是说,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一定是和指标契合的谈话。有一个例子特别有代表性:教练打断了客户的谈话,也说明了之所以打断的重要理由,还真诚分享了教练头脑中当时因此浮现出来的想法,客户因此受到触动。教练在分享想法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坚定自己一定是对的。只是清晰准确地把想法开诚布公地描述分享出来。然后邀请客户谈谈客户本人在这过程中的想法和反应。这么一个过程,充分呈现了一个谦谦君子务实真诚、平和自然、互动对话、反思觉察的对话风格。一不小心,却自然就契合了“创造觉察”和“直接交流”的5项重要指标。而事实上,每个有良知德行、有谦卑之心的人,都会这样去与人相处和分享。所以做好您自己,一不小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练了。

640.webp (13).jpg
图片

史老师划重点(三)


客户的成功不代表教练的成就

《专业级教练》的书上提到,在提交教练认证考试考核的录音时,学员需要将教练自己的技术得以充分呈现,考官不会只去关注客户的觉察和变化,而会认真把握和观察教练的能力表现。

在心理教练的培训现场,观察某些学员对话时,我们总能够看到一些流畅溢彩的谈话,流畅自如的过程,因为客户来自学员,他们训练有素,使得对话有张有驰,客户因此侃侃而谈,教练学员感到特别满足和自信。教练学员这时候很容易兴奋,很有成就感。然而我们要明确的是,这可能只是客户的成功,不代表教练的成就。

我们所要考核的是,教练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获得成果成就的稳定扎实的能力,是不依赖于客户的内在优质表现,特别是需要教练扎实的卓越的实战技巧。有时候即时客户是难缠的、复杂的,反而能够更好地呈现教练的卓越、本来的能力。因为烦恼即菩提,搞定了复杂,回归了平和,就是最好的谓事上磨心,更显功力和能力。正所谓危难之处显身手,风险中方显英雄本色。

心理教练的对话过程中,我们提倡要带着不确定性,拥喜欢一点冒险性,大无畏地抱变化,去促成真正的转机。相信就能看见,敢做就能做到。


图片

史老师划重点(四)


教练重视情绪,却不陷入情绪

教练对话中,从来不需要主动递纸巾。觉察到情绪被点燃,纸巾准备好就行,给客户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尝试引发当事人进一步的反思、觉察和讨论:一闪而过的情绪转变,重要的理由是什么?透过情绪变化,当事人看到了什么?当事人可以总结的是什么?宝贵的经验是什么?值得反思的地方是什么?下一步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可以做一点的是什么?过程中,新的想法有什么?  

教练关注过去,却不研究过去。

教练要解决问题,更看重去释放潜能。

教练要了解生活,更看重在生活中前进。

如果客户有病,需要提醒去治疗。

教练的工作却只是关心客户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自觉、自信、自然,不能自恋。

想做、愿做,更要可做、能做。

狭义的教练客户,能够接受职业化教练帮助的客户,理应有创造力、心理健康(感悟力、觉察力)、有应变能力。

广义的教练客户,只需要有正常的反思能力,就可以尝试保持教练状态让其领悟,可是,又何其容易啊!

640.webp (15).jpg
图片

史老师划重点(五)


不必指导、无须诱导,适当引导

国际教练联合会丽莎.韦恩在《专业级教练》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让这个世界发生变化的潜能,并且有创造力去找到做好这件事的办法。后现代也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都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

我们开展心理教练对话,就是要相信对方是有创造力的、心智健全的、有应变能力的,不需要我们去评判,也不需要诱导他们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如果我们一直在指导、经常去诱导,表明我们没有真正信任自己的客户,没有真正好奇我们的客户,没有感受客户的力量和能量。

心理教练要坚信:客户是自己话题方面最好的专家,能够做出自己最好的思考,不必诱导客户按照教练的想法去做,不必指导一种恒缺德道路,而要要与客户并肩前进,支持他们做出自己的决定!


图片

成长,在路上


在史老师的领读下,学员们坚持每日读书打卡、撰写心得,亦是收获满满。

640.webp (10).jpg

图片

放下“教练的全能感”,才能笃定地前行

学员 杭州 注册心理教练 夏玮玮

古希腊时期医生们宣誓遵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提到“首先不要去伤害”,我们教练也应该遵守这一条。相信没有教练会有意识地伤害客户,一般情况我们都是充满善意的,热心的,诚恳地,温暖地......但这之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放下教练的全能感,这样才能不会时常陷入怀疑、沮丧、无力等负面的情绪里。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很重要,文中特别强调“如果你的自负或助人的愿望推着你向前,但你的直觉却有些担心,那么请相信你的直觉。”

作为教练,首先需要弄清楚以下几种情况的界限:

1.想要帮助

2.认为应该有能力帮助

3.实际上有资格帮助,这是不是在你的专长之内,不管它是不是一个“教练话题”。

刚刚学习教练时,我曾经非常喜欢这项技术,觉得特别好用,然后实践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沮丧,好像没有课堂上学起来那么简单,再到后来觉得自己学好了,又开始自信地认为,大部分问题都能用教练的方法解决。于是又陷入了“全能的幻觉里”。

当然,这种幻觉会常常让我们疑惑又痛苦,遇到进行不下去的案例,到底是我们的能力的问题,还是教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是什么时候放下这种全能的幻觉的?就在我看到关于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流派,也只能解决30%-60%的心理问题,那为何一定要苛求,教练在所有情境中都那么有效呢?

放下这种全能感后,我没有沮丧,反而进入一种更佳的境地,也就是一种灵活自如,自在安然地感觉,因为我始终践行的是:知道问句的功能,比问什么话更重要;教练的状态,意识,比技术更重要;目标是客户的目标,因此有没有用本身就不是由我们评判和决定的。

放下这份全能感,反而能更谦卑,更淡定,更笃定地前行。 有时候一个问题抛出去,客户似乎没有那么多反思,那就等一等,让子弹飞一会。有一次给我老公做了一个教练,他毫不客气地反馈,没啥用,这些方案他之前都知道。在我略沮丧时,三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告诉我,那次教练对他帮助太大了。因为那次教练后,把他混乱的思路,似乎用一根线串了起来,才会做得特别顺!

还有一次,帮一个客户教练睡前酒精依赖的问题,帮客户看到各种例外的情况,找到了很多方法,他却说:“找到方法也没什么呀,我并不想做。”那时候,我只能说:“等有一天你愿意做的时候,记得你有这些方法。”六个月后,他告诉我,他已经成功戒掉了睡前酒精依赖。 也许这些是当时不成功,事后证明有帮助的一些例子,更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当时客户认为很有帮助,回去后是否还是有帮助;当时觉得客户并没有什么改变,事后多久,那颗在他心中埋下的种子有没有发芽。 放下全能的幻觉,也许某一次教练就是无效的。

Just do it,and wait!

图片

核心能力1:边界,尊重

学员 无锡 专业心理教练 刘志云

这部分阅读完带来深入的思考就是谨记教练与其它角色(顾问、教师或咨询师)的边界,并及时听随比如教练过程中直觉不舒服时,要记得阻止自己继续深入下去。

从边界认知到阻止自己继续“引导启发”,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意识,那就是完全无条件尊重。相信教练对象是“有创造力的、有应变能力的、心理健全的”,相信他们在自己的话题方面是最好的专家,能够做出他们自己最好的思考。

由此想到自己一直是心理咨询师职业,虽然随着后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我已尽大可能的使用人本、行为、认知等相对还是切近人内在需求更容易接纳的方式进行辅助与引导,但专业教练要求的必须是完全的教练当下。某种程度而言,这很挑战我自己多年的职业思维习惯,故500个小时的教练实践,从行为习惯到思维模式的构建,这里面就需要真正“知行合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尊重教练对象,从本质上而言,以更敬畏谦卑的姿态尊重每一个生命,这是一门探索生命科学里融合了欣赏美、发现美的自主意识,也很好遵循了老庄学说道德经里“道法自然”的本自具足,自然而然,教练的优雅、低调、平和的姿态,是里面最为有内涵的呈现,也是最高贵的一种姿态,完全信任,把主动权交给教练对象,配合他,以他本人的自主意志为基础帮助他。当你真正学会尊重所有生命,你自然就不会引领教练对象。

当发现教练对象有心理障碍带来的不能正常生活,或有某些人格障碍或神经症方面疾病时,切记一定要及时提醒对方需要考虑寻求超出教练能力范围的其他帮助,这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素养,同时也是教练的职业素质,更是核心能力1的资格“红线”。并且,当核心能力1被取消资格后,其实,后面诸多能力表现再完美,就已经毫无意义了。并且,从教练能力本身也谈不上真正的完美。 谨言慎行,教练是敬畏尊重生命本身,是好奇不知道,而不是自我自负自以为是。持戒精进之途,且行且思。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读书活动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互相鼓励,携手一起,朝专业教练的方向走下去。

xinlianxin.png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