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练不得不说明的十组概念(上)

2021-04-16

      “心理教练”十组概念的区分,来源于多年来与“后现代三剑客”对话实践的体验和心理教练联盟团队一线实践的经验,也来源于对后现代合作对话、焦点解决、对话理论相关论著的理解,更得益于近年来在贺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肯尼斯.格根 (Kenneth J. Gergen),安娜.玛格丽特(Anna Margete),海森.沐恩(Haesun Moon,加拿大),彼得.萨伯(Peter Szabo,瑞士)、吴熙琄(中国台湾)、郭念锋(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中科院心理所)等前辈身边的学习,谨致诚挚敬意,也算是给前辈们和小伙伴们交的一篇小习作吧!

72.jpg

▼▼

心理教练不得不说明的十组概念


     【心理教练是一种全新的沟通形式、思维范式、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她源于古老的智慧,却又有着切合时代的创新,借助于同行们的广泛实践,正在引领助人行业和人际协调的新时尚。

      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走向心理教练,让心理学同行惊喜地感受到了一股清新之风。

      从企业教练、绩效教练,走向心理教练,教练同行惊艳感受到,有了心理教练的高度和深度,教练行业会更有力度。

     心理教练是卓然不同的,因为她兼顾学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因为她注重教练意识、教练过程、教练艺术的整合,对于人际沟通、情绪调适、生涯辅导、管理策略正在发挥特定的效果,引领不一样的时尚,开启更多人的活力和潜力。

      为了更加清晰了解心理教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而且在心理教练的对话中,真正促成当事人发生转变,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下十组概念是特别需要加以区分和说明的。

1、现代与后现代

2、结构与建构

3、解释与解决

4、回答与回应

5、沉思与反思

6、讲话与对话

7、提议与提问

8、指导与引导

9、主人与客人

10、确定与肯定


01

现代与后现代

      现代主义强调模型,关注专家的价值,重视科学家的思维模式,相信对这个世界有一套非常正确圆满的答案,对这个世界有一个真相的描述,好像有一套千准万确、行之有效的终极方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在物质世界领域里面,这些说法好像还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精神心理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我们会看到,这只是最好的期待和良好的愿望,只是一种传统而经典的思维范式,这个复杂而多元的世界从来就没有一种确切的答案。

      习大大提到“新常态”时说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看来,我们需要看到并接纳更多可能性,我们需要放下套路,更加开放,注重当下形势,放弃旧有模式,尊重个性特点,允许不同存在。后现代主义不否定专家和权威的模式,但注重对固有的模式进行觉察与反思,后现代注重现实体验,强调主体创造,尊重随时随地的创新和变革。

      心理教练通过聆听、提问、回应和反馈,“陪伴当事人这个重要人物去他或她想去的那个地方”放弃专家的权威视角,相信每个人内在的力量,挖掘当事人自身的经验和价值,总体上是倾向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02

结构与建构

      多少年来,我们坚信,凡事必须有个结构和框架,才可能得到顺利发展。公司提升业绩,需要有个系统规划;领导上台讲话,得准备好准确内容;人们做事之前,得认真计划好程序;旅行者去目的地之前,得明确好路径。这就是明确的“结构”,有了结构,让人很踏实,让事情能顺利得到贯彻。

       快餐是结构式的,程序化的、逻辑性的。然而让我们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因为注重了结构,就容易忽略创造,我们总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结构去生活,因此少了很多丰富多彩。建构主义认为语言是建构的,意义是建构,我们人类可以在固有的模式面前保持更多的灵活性,可以建构更多的可能性创业意味着商场挫折和失败,创业也带来年轻人心智的挑战与升级。

      心理教练更加注重建构,因为必须打破旧框架,敢于建设新世界。我们要善于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放下预设和固定的格式,根据当下的互动结果,挖掘此刻、当下、更多的数据信息,灵活调配资源,实现当下最有价值的创造。我们不相信只有一种科学的答案,我们更愿意相信并精进开拓更多的可能,建构出不一样的现实和未来。

03

解释与解决

      传统上,我们很喜欢用一套理论去描述并解释这个世界,我们认为,一旦描述清楚,解释明白,事情就真相大白,结果就水到渠成。我们因此发明了一套有一套的模型,创造一个又一个概念。我们乐此不疲的发明一个又一个理论。

      医生创造了很多病理的知识去解释疾病,老师分析了一堆孩子“厌学”的原因,父母想了很多孩子游戏成瘾的原因。我们非常认真的去解释宇宙的规律,人类的奥妙。并形成了一种科学家研究型的大众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些事情越解释越容易生气,越描述越容易着急,越分析越产生痛苦。对于孩子考试得了90分,我们分析怎么丢了那10分,努力找寻如何获得那10分。

      催眠大师埃里克森发现,有很多时候,不去解释也可能解决很多问题,渐渐引导人们走向解决。心理教练往往不在过去的原因里停留,更多聚焦解决,与客户一起思考“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最近一段时间的良好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在转变中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与其认真去“解释”疾病,不如去看看有些人为什么不容易生病,研究怎么才能更健康,慢慢疾病就远了;分析“厌学”,不如思考他以前爱上学的情况,当时是什么因素让孩子那么喜欢去上学。解释“成瘾”,不如看看另外一些不成瘾的孩子,正在对什么感兴趣。与其讨论10分怎么丢的,不如看看90分怎么来的。这就是聚焦“解决”之道。

      我们人类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每个人都成了生活和工作的越来越认真,甚至有些较真的“科学家”,却没有因此成为生活和工作真正的赢家。反而是那些不究原因、勇往直前、直接了当、敢作敢为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成效。

04

回答与回应

      学生很习惯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越准确、越精确越好,希望分数高一些。下属很喜欢用实际业绩回答领导的指向性任务,越具体、越明确越好,希望奖金多一些。雇主很乐意回答客户的需要,要啥给啥,就是价格要高一些。在现代社会,回答越来越快,几乎不假思索。医生用激素退温,很直接、很快速。快餐店鸭和鸡长得也越来越快了,孩子背唐诗也越来越早了,背单词也越来越多了。出版社的书也越来越快了,这就是现代社会对内心需要和欲望需求的快速“回答”。

      在心理教练对话实践中,有些客户特别喜欢回答问题,我常常会告诉她,“不要急,思考30秒以后再来回应”。有学员问问题时我习惯于让所有朋友一起提问,然后统一回应,我说“我下面的描述不一定能回答您的问题,但是您的问题很宝贵,我尝试用我的思考和想法来回应您的问题”。在心理教练的视角里,问题不是用来回答的,而是用来思考的,经过了深沉思考的“回应”,更能够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和敬重,更体现我们的重视和在乎。

      因为回应,我们有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内涵,更深的意境。当今的时代,精致的、微妙的、灵动的、创造的、策略的回应,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情趣,更加有价值。

05

沉思与反思

      心理学工作者习惯于沉思(rumination),反省过去的得失过错,沉湎于自己的自责和内疚,甚至达到不可自拔的程度,我们称之为神经质的思考。沉思让我们坠入思维的深渊。我们人类太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太习惯于相互指责。因为我们害怕犯错误,因为我们责怪自己不完美。尤其是哪些有“小题大做、举轻若重”倾向的较真而认真的人们。

       克里希那穆提说过,觉察比反省更加宝贵反思团队(Reflecting Team)创始人汤姆.安德森和安娜.玛格丽特有一个很重要的发明,让聆听过咨询师和求助者谈话的聆听者,围成一小圈,采用对话的方式交流想法,结果引发了求助者和咨询师更多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咨询师寻找更合适的助人方式,让求助者在反思者的分享里梳理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关于这个现象,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感动的是,我特别想表达的是,我很想分享的是-----”反思(Reflection)是不带评判的探索,不加批评的正视。反思是觉察、是正念,是对于当下现实的观照,时刻保持清醒,时刻保持敏感性,时刻让自己保持警醒和自制。因为你看到了,然后就放下了,也许就记住了,然后就克服了。考试时,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些紧张,我们说这是考试,有些紧张是可以理解的,然后看到了试题的内容,转而进入解题的阶段。我们反思我以前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我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然后就自在了,自由了。

      我们很容易被对方的言语所绑架,所迷惑,认为这就是真理,这就是真相,权威专家说的都是对的,过去成功的经验都是对的,大家认同的都是对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思考,专家说得一定是对的吗?以前的成功做法一定能够给现在带来成功吗?还有没有新的思路,新的可能性?电视里的广告,销售代表的表达,好人的善言,就一定是真的吗?当我们保持犹豫、不再坚信、多一些探索、保持点质疑,也许新的空间就生成了,新的可能性就出来了!

小程序0.png


来源:公众号:史占彪心理教练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